转自:邵阳日报
在大大的医院里面都有这样一个小小的科室,有些人从来没有踏进去过,甚至有些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,这个特殊的科室就是病理科。
病理科主要任务是在医疗过程中承担病理诊断工作,包括通过活体组织检查、脱落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、特殊染色、免疫组化甚至分子水平检测,为临床提供明确的病理诊断,确定疾病的性质。临床医师主要根据病理报告决定治疗原则、评估预后以及解释临床症状和明确死亡原因。病理诊断的权威性决定了它在所有诊断手段中的核心作用。病理科医生被称为“医生的医生”,因为病理诊断对临床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。临床医生通过病理诊断来确定疾病的性质,进而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。
病理检查的目的是什么?通常,做病理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诊断,用于判断病变的性质(是炎症还是肿瘤)。如果是肿瘤,还需要判断是良性肿瘤,还是恶性肿瘤。病理报告是病变性质的“判决书”。病理诊断的结果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,以及对病情预后的判断。比如,遇到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的患者,医生会将淋巴结切除后做病理检查。若病理诊断为“慢性淋巴结炎”,可采取内科药物治疗;若病理诊断为“霍奇金淋巴瘤”,则必须马上进行化疗;若病理诊断为“转移腺癌”,则需进一步检查,寻找原发病灶,尽可能行手术治疗。因此,病理诊断又被称为“最后诊断”。
什么情况需要做病理检查?严谨地说,所有从人体上获取的组织都应该做病理检查。包括各种手术切下的组织、体表包块的穿刺以及体液中脱落细胞的检查,如妇科在预防宫颈癌方面常常做的液基细胞学检查;还有小组织活检,如胃、肠镜,纤支镜或喉镜下看到有可疑的地方,取下一点点组织来检查等;送到病理科首先看一看是不是病变,病变到底是什么性质,是良性还是恶性等,这样临床医师才能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,是手术还是非手术?手术范围多大?是化疗还是靶向治疗?同时指导临床分期,预测疾病的进展。
为什么病理检查可以指导治疗?随着分子检测及个体化治疗的开展,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是目前医学界追求的目标,因为它可以取得确切的疗效,减少副作用以及更加合理的使用医疗费用。比如目前非常热门的几个靶向药,像易瑞沙针对肺腺癌、赫赛汀针对乳腺癌、格列卫针对胃肠间质瘤、美罗华针对B细胞淋巴瘤等治疗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,而精准的个体化治疗需要精确的诊断,什么患者适合靶向药物治疗?适合哪种靶向药物治疗?这一切均由病理医师进行分析诊断。正确的病理诊断加上规范的基因检测是根本保证,另外分子检测还能够检测出耐药基因,如肺腺癌EGFR里面的T790M,预测用药后是否会产生耐药而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。这些检查极大地帮助了临床大夫,有针对性的治疗患者,避免盲目治疗,最终使患者获益。
病理检查是万能的吗?病理检查并不是万能的,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长的非常标准,都能得出一个明确的诊断。有一些不典型的、或者处于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例,无论是形态学、免疫组化、甚至分子检测都不能达到诊断标准所需要的条件;甚至有一些疾病还没有完全被认识、被命名,这种情况常常不能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。但是病理医师会依据病变的特征,尽量推测疾病的性质或者可能的进展情况,帮助临床治疗。